水产科学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动态
资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动态
水科院应邀出席《第四届全国虾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考察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小龙虾苗种繁育实验室
发布时间 :2023/3/2 浏览 : 2453 [关闭]

      2023年2月24日,备受瞩目的第四届全国虾蟹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江苏淮安盛大举行。论坛由中国水产学会科学养鱼杂志社承办,现场聚集行业虾蟹板块专家学者、优质企业代表、一线经销商以及来自全国各地虾蟹养殖户超千人到会。论坛以“降本增效,打造高质量虾蟹产业链”为主题,为参会者提供了展示成就、交流经验的大舞台。应大会组委会邀请,盐城水产科学院副院长邵鹏、罗微微博士及杨程老师参加了本次高峰论坛。

      如今,我国的河蟹、青虾、南美白对虾、小龙虾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产业链条,从苗种到养殖、从流通再到消费,在全国拥有庞大的群体。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如何打通苗种、动保、饲料、流通环节,让养殖出来的虾蟹降本增效,打造高质量虾蟹产业链,让虾蟹产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需要进一步交流和探索。

      为更好的参与本次高峰论坛,从论坛中得到收获,水科院人员内部进行了分工,针对盐城渔业产业现状和技术等痛点及难点,认真听取了以下渔业主旨技术讲座,并就渔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参加相关技术小组讨论和交流。

一、主会场代表讲座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徐跑

      徐跑研究员认为,“一蟹两虾”示范推广,助力渔民增收致富与乡村振兴。青虾养殖效益增加1000~2000元/亩,罗氏沼虾养殖增加2000~4000元/亩;以全国河蟹养殖面积40%(320万亩)推广计算,青虾年产量将增加8万吨,罗氏沼虾年产量增加8万吨;新增青虾苗种需求6400万斤,新增收益12.8亿元;新增罗氏沼虾苗160亿尾,新增收益6.4亿元。池塘亩产达到河蟹150斤+青虾50斤+罗氏沼虾50斤。“一蟹两虾”养殖新模式,满足了政策、经济、生态及社会的全面需求!

二、河蟹专题会场代表讲座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刘文斌

      刘文斌表示,2021年,江苏河蟹产量约36万吨,需要80万吨配合饲料(2.5:1)。从现有使用效果来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河蟹养殖是成功的、可行的。配合饲料营养丰富全面均衡,质量稳定安全,低排放环境友好。投喂方便,可机械化,省工省力、减少人工成本。富含有风味物质,河蟹香甜味远好于冰鲜鱼效果。配合饲料催肥的河蟹不易退膏,耐暂养耐储存运输。饲料成本低,全程使用每斤蟹的成本12元。抗病力强,成活率高,产量高,效益好。不足之处是后期育肥时间长、摄食时间长、河蟹活动范围大及风味等。他认为,配合饲料技术创新路径可以营养与饲料配方技术、配套新品种选育技术、饲料工艺及料型选择、饲料组合与投喂技术、品质与风味保障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

三、青虾专题会场代表讲座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傅洪拓

      傅洪拓介绍,2021年全国青虾养殖产量22.4万吨。有青虾产量统计数据的省(市、自治区)23个。傅洪拓表示,目前共有3个青虾新品种,其中青虾“太湖3号”2022年通过农业农村部新品种审定,生长速度快、上市率高的非杂交青虾新品种。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青虾“太湖3号”比长江青虾生长速度提高30.9%;比青虾“太湖2 号”生长快(特别是雌虾),上市率提高11.3%。青虾“太湖3号”抗病能力强,配合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减少用药或不用药,产品更加绿色安全。适合在我国各地淡水养殖池塘以及盐度低于6的咸淡水池塘中养殖,也适合在有条件的稻田中综合种养。下一步团队育种方向,一是选育性晚熟的青虾新品种,减少秋繁,进一步提高商品规格虾的产量。二是进行全雄育种,利用雄虾生长快的特点增产增收。

四、小龙虾专题会场代表讲座

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黄春贵

      据介绍,江苏小龙虾养殖模式不断丰富,在稻虾生态综合种养的基础上,创新了独具江苏特色的”虾蟹混养”兴化模式、“一藕二虾三高藕虾模式”“稻田无沟化养虾” 等一大批新模式。2021年江苏省小龙虾养殖面积315.33万亩,产量29.74万吨,名列全国第四,产值108亿元。其中稻虾种养170.29万亩、虾蟹混养79.79万亩、藕田养殖39.20万亩、池塘主养22.93万亩,形成了“稻虾为主、多元发展”小龙虾生态养殖格局。但江苏小龙虾养殖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小龙虾生物学知识不足,存在误区;种质退化严重,大头小尾大螯虾越来越多;新品种选育难度大,进展慢;苗种捕捞、运输不规范,下塘成活率低;采用“一次投苗、多年养殖”的模式,大规格商品虾越养越少;苗种供应晚,成虾集中上市,影响经济效益;重放养,轻管理,盲目加大放养量,配套技术不成熟;增氧机等养殖机械设施安装、使用率低;环境调控随意化;饲料原理化、低质化。

五、南美白对虾专题会场代表讲座

中山大学教授何建国

      何建国教授向大家解析了对虾小棚养殖模式,传染性疫病防控技术,细菌性病害防控,池塘结构、养殖管理与环境调控能力。何建国表示,满足未来300万吨白对虾的需求,基本达到供需平衡。减少30万吨进口鱼粉,提高饲料利用率,饲料蛋白含量40%下降到30%,蛋白沉积率25%提升至60%,饵料系数1.2下降到0.8以下,氮排放量减少1倍以上。年生产约5000亿尾虾苗,按70尾/kg计算,实际商品化的虾约1150亿尾,按照成活率70%计算,我国需求约1650亿尾虾苗,病害和环境胁迫损失了约77%的对虾。如果对虾抗性(含环境胁迫)提高30%,解决难以解决的疫病(肝肠胞虫),通过品种改良,5000亿尾虾苗下降至3500亿尾。对虾高效养殖计划(良种+病害防控+饲料+设施养殖)将使养殖成本下降,按 6元/kg,按照未来300万吨计算,节约成本180亿元。养殖面积减少1倍,综合技术养殖产量增加约1倍,提高国际竞争力。

      盐城水产科学研究院通过参加这次渔业高峰论坛,收获了与会行业专家的宝贵建议和指导,对于提升水科院人员的学术水平,拓宽学术视野,加快学术进步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水科院在本次会议上收集和了解到虾蟹养殖行业内最新最先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等渔业前沿信息,未来水科院要紧跟渔业行业发展趋势,充分消化吸收会议论坛成果,增强水科院渔业科技服务功能,为促进盐城渔业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出席本次高峰论坛前,我院副院长邵鹏与盐城工学院海生学院动物饲料营养团队王爱民教授、张武肖博士一起专程到淮阴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小龙虾苗种繁育实验室进行考察交流,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刘廷武、小龙虾苗种繁育实验室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辉及常国亮博士等陪同参观,王辉教授介绍,淮阴地区目前养殖小龙虾面积达120万亩,为江苏养殖面积最大,其中盱眙小龙虾全国闻名,品牌价值超过300亿元,作为深受消费市场欢迎的养殖品种,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王辉教授还详细了小龙虾苗种繁育过程、养殖技术及实验设施及产业基地情况,听后深受启发,其实验设施中双排四层独立式养殖槽/智能人工气候箱/LED植物生长光照箱等设施,让参观一行人赞叹,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先进的设施为小龙虾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支撑,这也将对水科院未来苗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盐城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