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科学研究院
技术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推广
技术推广 当前位置: 首页>- 技术推广
春季鱼病防控关键期:科学应对越冬综合症,保障养殖效益
发布时间 :2025/3/10 8:07:46 浏览 : 105 [关闭]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全国多地水产养殖进入春季关键期。然而,每年开春后“越冬综合症”高发,导致鱼类体弱、发病甚至大面积死亡,成为困扰养殖户的难题。为此梳理越冬综合症成因及防控要点,为养殖户提供科学指导。

      一、越冬综合症的成因及症状

      1.成因

      鱼体损伤‌:在年底时,养殖户进行转塘、并塘、拉网、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鱼体损伤。由于水温低,鱼几乎不进食,伤口修复缓慢,容易引发感染‌。

‌      饲料质量下降‌:近年来鱼粉、豆粕等原料价格上涨,部分厂家使用低质原料替代,导致饲料质量下降。劣质饲料不仅增加养殖成本,还会导致鱼体营养不平衡,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足‌:冬季鱼类销售价格较低,部分地区存在压塘现象。为了降低养殖成本,饲料投喂不足甚至不投喂,导致鱼体能量储备不足,免疫力低下‌。‌水质管理不当‌:越冬期间水质管理不当,导致溶氧不足,为低温厌氧菌提供生长条件,进而引发疾病‌。‌受伤后未及时处理‌:在拉网捕捞和运输过程中,鱼体受伤后未及时处理,导致细 

菌性疾病及水霉感染‌。‌使用不当的杀虫产品‌:越冬前使用不当的化药杀虫产品,这些产品在低温下挥发慢,可能对鱼类形成毒性,降低鱼体活力‌。‌寄生虫感染‌:如锚头鳋寄生在鱼体上,造成伤口,形成细菌继发性感染,也是越冬综合症的诱因之一‌。

      2.症状‌体表损伤‌:病鱼体表病灶部位鳞片脱落、皮肤溃烂、充血出血、部分有赤皮病状,鳍条基部充血、鳍条腐蚀;体表溃烂严重时露出骨骼‌。‌眼球突出‌:部分病鱼眼球突出、充血‌。‌呼吸困难‌:病鱼游动失常、上浮不下沉、行动迟缓呆滞,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黏液,影响呼吸机能‌。‌继发感染‌:鱼体受伤后继发感染引起体表溃疡、烂鳃等症状‌。‌水霉感染‌:后期伴有明显水霉病状‌。



      二、预防措施

      1. 改善水质环境

      改底调水:冬季微生物休眠,无法分解池底有机物,使大量有机垃圾堆积。而春季水温升高后,有机质加快发酵腐败,易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改底是重中之重,建议在雨水至惊蛰期间进行改底,分解池底有机质,快速改善底质环境。

      消毒杀菌:开春升温后,有害病菌会快速滋生,要根据塘口情况定期消毒,杀灭病原体。常用生石灰、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



      2. 加强饲养管理

      科学投喂:春季水温达到10-15℃时,要及时投喂新鲜优质饲料,按载鱼量0.5-0.8%的比例,每日投喂2次。以快速补充营养,恢复鱼的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药物保健:在饲料中添加:金教宝,增强鱼的免疫力,疾病发生率降低80%以上。



      3. 保持水体肥度

      适度肥水可加速水体的物质循环,提高溶氧并防止水质过脏,能显著减少水霉、寄生虫、腐皮烂身的发病率。水温在10℃以上应保持20-30天肥水一次。

      总之,春季鱼病预防需从水质、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控等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发病率,确保养殖效益。



转载说明

来源:水产家公众号